serdftgy

      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暨万年浙江与中华文明学术座谈会在国博举行

      分享到:
      作者:admin来源:中国美术报2021-11-24 08:00:09


        展览现场余冠辰/摄

        11月21日,“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暨“万年浙江与中华文明”学术座谈会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农业起源和人类起源、国家起源一道,构成考古学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三大课题。水稻至今养活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稻作农业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类文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2000年11月,考古学家在浙江省浦江县发现上山遗址。此后在以上山遗址为命名地的“上山文化”考古工作中,大量考古发现充分证明这里就是世界稻作文明的起源地,是以南方稻作文明和北方粟作文明为基础的中华文明形成过程的重要起点。

        展览共展出上山文化早、中、晚三期文物近200件。包括最早的炭化稻米、最早的彩陶、最早的定居村落遗迹等上山文化重要标志性遗存。本次展览展出一粒炭化稻米,距今约11000-8500年,2006年浙江省浦江上山遗址出土。上山遗址早期文化地层中出土的炭化稻米,是目前通过系统浮选法在层位清晰的考古遗址中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稻米。上山遗址发现了包括水稻收割、加工和食用的较为完整的证据链,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这些发现让稻作栽培历史上溯至1万年前,刷新了人们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认识。

        继今年10月18日在“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后,以浦江上山遗址为命名地的“上山文化”考古发现成果首次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展览,具有象征性和里程碑意义。此次展览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浙江省文物局协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浦江县人民政府、义乌市人民政府、仙居县人民政府、嵊州市人民政府、永康市人民政府、龙游县人民政府承办。

        今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也是纪念上山文化命名15周年,“万年浙江与中华文明”学术座谈会以此为契机,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单威,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杨建武,浦江县委书记俞佩芬等领导和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星灿等来自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国内大学、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在线下和线上共同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向明主持。

        王春法在座谈会致辞中表示,此次座谈会共同探讨 “上山文化”的保护、研究和宣传工作,这对更好地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和成就,展现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博历来高度重视考古发掘和研究阐释工作,此次联合主办 “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就是要全面揭示以上山文化为代表的东亚稻作文化的社会生产与生活情况,生动阐释中华民族为人类稻作农业作出的重大贡献。

        刘玉珠表示,上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节点,要将上山遗址、河姆渡遗址、井头山遗址、田螺山遗址等作为深化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的重要内容,持续开展上山遗址的发掘、整理、研究、展示工作,坚持保护和利用并重,更好地将上山文化的意义、学术地位进行展示、宣传,努力服务社会。做好相关工作,需要国家文物局、地方文旅部门、当地党委政府协调推进,也需要社科院考古所、相关大学等学术科研机构持续投入支援。

        杨建武表示浙江省委省政府已把上山文化研究和保护利用作为文化浙江建设的重要抓手,确立了申报世界遗产的目标,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新时代浙江文化高地中的高峰。浦江县委书记俞佩芬代表上山文化遗址联盟介绍了相关工作规划思路。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上山文化发现者蒋乐平从上山文化的年代与分期和上山文化遗存特质两方面阐述了上山文化的内涵及意义。他表示,相较于长江中游同样显露若干稻米信息的早期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上山文化有三个显著不同的特点。第一,上山稻作包括栽培、收割、脱粒加工和食用的系列内容,一种崭新的农耕行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第二,走出洞穴,占领、定居于新石器时代活动中心的旷野地带,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真正开始;第三,上山稻作是一种没有中断并出现稳定进步的文化现象,随着上山文化的发展而传播。一种生业经济行为,与一个群体的生存与繁衍,发生了真实的关系。这一遗存信息及其传递的文化意义,超越了早期穴居遗址的时代属性和历史属性。

        会上,国内外知名考古学者围绕上山文化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及其在中华文明史和人类文明史中的地位分别作重点发言,并就上山文化的保护、宣传、运用等方面工作展开讨论。来自英国、美国的专家学者以视频的方式进行了学术演讲,详细阐述了全球视野下的上山文化。

        会议认为,上山文化是改写人类文明史的重要发现,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篇章,是世界稻作农业起源地,具有重要的考古学价值。上山人是最早的农人,是最早生产水稻的先民。袁隆平“万年上山 世界稻源”题词和严文明“远古中华第一村”题词,是对上山文化价值内涵的高度概括。

        上山文化2000年首先发现于浦江上山遗址。2006年11月,在浦江举行的“中国第四届环境考古学大会暨上山遗址学术研讨会”上,“上山文化”正式命名,这是目前浙江乃至整个东南地区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21年来,浙江已在浦江、嵊州、龙游、金华、永康、义乌、兰溪等地发现“上山文化”遗址20处。这里是钱塘江流域、长江中下游乃至全中国起步最早、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群,比河姆渡文化、跨湖桥文化分别早了3000年、2000年,将浙江的文明史推进到10000年前,改写了浙江历史。上山文化是中国农耕村落文化的源头,也是世界农业文化的重要发生地。

        会议认为,上山文化彩陶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彩陶,其孕育于上山文化独特的红色陶系,是上山文化陶器的精华,也是中国彩陶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研究发现,在上山文化早期,上山文化的夹炭红陶就与其他地区的陶器存在差别,具备更先进的一些特征,器形复杂多样,有大口盆,小口鼓腹的双耳罐等。

        座谈会还围绕上山文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以及上山文化遗址群保护与展示的思考进行了相关研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研究员陈同滨表示,上山文化遗址群申遗具有重大意义,可见证“农业起源”中的“稻作起源”这一中国对世界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上山文化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重要成果,是继良渚古城遗址之后,又一重要文化遗产,它揭示了钱塘江文明的源头及其对东亚地区文明进程的贡献,填补了世界遗产中稻作起源的类型空白。

        据悉,上山文化工作得到了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明确提出要“推进上山文化申遗”。同时,上山文化工作已列入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江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此外,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有关“上山文化”仍有许多重要课题等待解决,未来将针对上山文化的持续研究不断提供新的见解。

        在此次座谈会上,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严文明专门发来贺信,信中提到,经过20年发掘与研究,上山文化已明确了两个世界第一,稻作农业世界第一,彩陶世界第一。浙江到国博办展览十分有意义,这有利于向全社会展示稻作文明对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有利于加深世界对中国悠久历史的认知和理解。

        使中华之天声,共此文明而长存。以上山文化为见证,我们回望中华文明浩瀚星空,致敬中国考古辉煌百年。此次“万年浙江与中华文明”学术座谈会对上山文化作为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的意义及其申遗的价值进行了进一步深度研讨,从而切实加强了对上山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宣传工作,为推动其成为向全世界展示万年中华文化的“金名片”贡献了力量。

    MORE>>
  1. 我的简介 Wode JianJie
  2. MORE>>
  3. 我的作品 Wode ZuoPing
  4. Processed in 0.030(s)   7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