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dftgy

      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第二届青年画家扶植计划暨绘画新锐展在京开幕

      分享到:
      作者:admin来源:中国美术报2021-11-24 08:17:56

        11月21日,由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邯郸韩玉臣美术馆协办的“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第二届青年画家扶植计划暨绘画新锐展”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博物馆正式开幕。

        该项目于今年3月启动,经过为期6个月的作品征集、初评以及复评,从全国投稿的5237件参评作品中评选出了152件作品入选“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第二届青年画家扶植计划暨绘画新锐展”,并评选出“靳尚谊·青年艺术奖”作品4幅,“优秀奖”作品20幅。

        此次入围展览的作品,展现了当下青年艺术家的绘画创作状态和面貌,通过作品展示出了他们与现实社会、自我认知、文化历史、周遭境遇等之间的关系。

        针对此次展览评选所暴露出的问题和现象,开幕当日举行了“当前绘画创作的现状与思考”的学术座谈会。座谈会邀请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靳尚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立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油画学会终身学术委员张祖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唐勇力,北京画院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刘庆和,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高天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崔晓东,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俄罗斯列宾美院名誉教授韩玉臣,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靳军以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马菁汝12位专家学者依次发言,探讨当下青年艺术家在个人艺术创作中应当如何思考与实践、如何不断提升创作水平等问题,并为青年艺术家答疑解惑。座谈会由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理事长王玥主持。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立辰就中国画的发展现状问题在座谈会上表示,“创作应当在传统艺术语言基础上守正创新,要真正理解前人为我们创造的语言形式、表现力以及审美,抓住造型观念和语言品质这两个问题来研究中国画和西画的相同之处与差别。青年艺术家只有能做到区分这两个画种的根本性质,才能找到创新点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唐勇力就“如何才能把中国画的语言更有新意地向前推动”的问题表示,首先要认清中国画的本质——六法。“气韵生动”与“骨法用笔”,这两方面决定了中国画的本质,也是区别于西方艺术的根本核心。“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及“传移模写”,这四类对应绘画的基本规律、色彩、造型以及构图。只有充分理解“六法”的核心,才能走出一条不断出新、有个人风格的发展轨迹。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油画学会终身学术委员张祖英认为,一幅优秀的油画作品,除了语言的深入创造以外,要更加注重思想的载体。从此次展览作品来看,虽然语言呈现出多样化,但是还需要在思想文化的修养上提高。思想的高度决定了关注社会的方式和方法,对创作水平的提高同样具有很大的影响。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高天雄在座谈会上谈到,到底油画的美是什么,在油画的传统里,体积、空间、色彩,才是真正的法度,不在于表面细节画的多么真切,多么现代,而在于概括。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表示,参加这次展览的群体是青年艺术家,这一阶段的艺术家在自觉与不自觉的状态下,承担了一种特殊的使命与担当和责任。在某种程度上,既有承上——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与思考;又有启下——不断学习与创新。这次画展命名为新锐,意义也就在于此,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精神,在某些方面,确实具有引领性与代表性。

        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俄罗斯列宾美院名誉教授韩玉臣认为,“水平”两字蕴含了美术最基本的规律和方法。美术,就是美的东西通过一定的“术”来表达出来,这个术就是造型、体积、空间以及色彩等等。如果美术没有“术”的支撑和基础,就表现不出美,也就无从谈起视觉的享受。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刘庆和表示,“就中国画而言,寻求创新,就必须要扎进传统,回到传统。真正理解传统,不是符号化,也不是装扮的传统,既包括理论建设方面,也包含对于生活的感触。我想从这次展览当中,有很多作品能让人感觉到鲜活的生活气息,我愿意和年轻的艺术家们一起进步,从他们身上获取更多的启发、灵感”。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崔晓东认为,从整体上看,展出作品代表了当前年轻一代画家的艺术水平,反映了这一代人的想法与创作状态。相比前辈画家,“80、90后”画家更加能静下心来,画自己喜欢的,没有那么多绘画以外的想法。不像过去的画家,提的问题都是关于时代精神、时代性以及中西文化关系。但同时,中国画是讲究传承的艺术,年轻画家应该注重对中国文化与艺术的积累。此次展出的许多作品,注重个性表达、样式和风格,希望青年艺术家们可以更重视对前人经典的吸收。

        北京画院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在座谈会上谈到,“面对20世纪以来出现的全球问题,我们讨论最多的是中西融合或如何拉开距离,让中国艺术的成果在人类历史的存留中有更好的表现。然而,我们恐怕花时间比较少的是纵向的研究。上世纪30年代,翻译家、美术史家傅雷曾在其文章《我再说一遍往何处去?往深处去!》中谈到当时中国艺术面临的浮躁问题,他认为无论是吸收西方的文化还是融会自己固有的文化,更核心是向深处去,即探讨艺术语言的本体价值和发展规律。而这也是我近两年参加靳尚谊艺术基金会活动的最深的感触。最近许多人都在讨论‘元宇宙’,在‘元宇宙’的逻辑里,绘画这件事还有什么样的意义?仔细想来,也许意义更大。刚才大家说这是图像化的时代,而图像继续深入的部分,一定是有绘画性和个体创造的。恐怕在下一个发展阶段,固有的图像之外的绘画性部分,会成为又一个新的循环性而生成的亮点。”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靳军认为,设计工作的根本是创新和挖掘更有感染力的形式,好的设计来自于基础的绘画艺术以及审美的认知与创新。艺术修养的积淀滋养了现代设计的发展。如今获取信息非常方便,艺术家应该带来更多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要更多专注于自己的创作,而不是让时间和精力被过多的外来信息所干扰。希望青年艺术家在对创作进行深入的过程中,可以更多的遵从于自己的观察、眼光以及内心的感受。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马菁汝认为,画家们要关注当代生活,关注传统与当代的对话,思考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如何发展当代艺术,这是中国艺术家的任务与使命。

        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靳尚谊在总结发言中强调了油画学习的核心内容,“构图的美、造型的美、色彩的美,这三点是抽象的,它从具象写生而来。要把绘画的基础做好,素描是解决造型、油画写生是解决色彩,而创作是解决构图的关键。”

        座谈会后,与会专家学者为本次展览获奖青年艺术家颁奖,鼓励他们在艺术道路上继续努力探索与不断前行。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2月5日,并于12月12日在邯郸韩玉臣美术馆开始巡展。

    MORE>>
  1. 我的简介 Wode JianJie
  2. MORE>>
  3. 我的作品 Wode ZuoPing
  4. Processed in 0.044(s)   7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