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dftgy

      漫游者弗里德里希

      分享到:
      作者:徐鹏辉来源:美术报2023-10-30 07:46:09

          1774年的德国,当歌德凭借《少年维特之烦恼》在文坛大放异彩之际,格雷夫斯瓦德港市诞生了日后在浪漫主义流派享有盛名的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出于对弗里德里希才华的欣赏,歌德曾与他交往甚密。

          谈起弗里德里希其人,很多人并不熟悉,但谈起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雾海中的漫游者》,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艺术家的肉体会湮灭在沧海桑田中,但他们的作品就如天上的繁星,历经岁月淘洗愈发绽放出夺目的光彩。作品创作于他绘画生涯后期,手拄细长拐杖、身着绿色风衣、一头金色头发的男子伫立于山巅的褐色岩石上,凝望着远方的群山、雾海、天空,豪迈的姿态、宽广的视野无不体现出“世界就在我脚下”的超然心境。弗里德里希描绘了人物背影,欣赏画作的人完全能将自身代入其中,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攀登者的雄心壮志使整幅作品呈现出一往无前的气势。

          弗里德里希并非命运女神的宠儿。青少年时期家人的相继去世,造成了他沉默寡言、平静忧思的性格,这种性格在其早期作品中展露无遗。他喜欢在旷野、密林、黑夜中寻找生命的答案,探索自然的感觉令他迷恋。旅行在那个年代的欧洲大陆并不普及,只有精英和贵族才有时间和钱财支撑户外活动。作为浪漫主义最知名的风景画家之一,弗里德里希年轻时就进行了频繁地旅行,对海岸、山脉、河流的实地考察让他掌握了风景画的光线和构图技巧。迁居到德雷斯顿后,弗里德里希的绘画风格逐渐成熟,不管是充满象征意味的《山上的十字架》,还是让人毛骨悚然的《橡树林中的修道院》,弗里德里希在画作中糅合了宗教元素,同时表达出风景背后蕴含的阴郁和神秘。

          “当你闭上肉体的眼睛,你就第一次能够用心灵眼睛观察你的绘画”。弗里德里希说的这番话诠释了他的作画理念。正因为他用心感受自然,拥抱风景,他的画作才拥有超越世俗的力量。

          在其作品中,虽然偶有明亮场景的灵光一现,但他对孤独、死亡、永恒的理解渗透在方方面面。在早期接二连三的家庭变故中,他对大自然中人类的渺小已经有初步认知。

          被称为“浪漫主义郊区”的德雷斯顿给予弗里德里希足够的包容,他在这里的创作不会受到传统的种种束缚,并当选为德雷斯顿艺术学院的院长。不久后事业和家庭的双丰收,使他的风格产生些许变化,《吕根岛上的白垩崖》便创作于这一时期。在遭受病痛折磨的生命晚期,他又沉沦于对死亡的思考,乌鸦、猫头鹰、废墟等意象在作品中出现得越来越频繁,直到1840年他与世长辞。

          弗里德里希生前并没有在浪漫主义画派掀起多少波澜,在他去世的前几年,其悲观基调的作品并不受人欢迎,他的声誉逐渐下降。以《月光下的海岸》为例,乌云和大海在远处连成一条线,面画的压迫感极强,只有近处的礁石透露出一点光亮。这时的他已因中风而四肢瘫痪,这幅画被评价为“他所有海岸线中最黑暗的一幅,其中丰富的色调弥补了他以前技巧的不足”。弗里德里希死后沉寂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他的作品也被遗忘在历史的尘烟里。直到20世纪初,作品的价值才重新被大众认可,艺术界由此开始对他画作的收藏与挖掘。或许在人生的最后关头,弗里德里希都无法释怀亲人因拯救自己而落水的悲痛,但他仍用自己不算漫长的一生,做一名踽踽独行的漫游者。

          (作者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1. 我的简介 Wode JianJie
  2. 我的作品 Wode ZuoPing
  3. Processed in 0.028(s)   7 queries